決勝全面小康 “十三五”這么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昨日全文發布。“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整個規劃綱要從經濟發展目標、改革任務、強國戰略以及社會民生等方面給出明確的路線圖,伴隨“十三五”規劃逐步落實,中國經濟社會將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嶄新格局。
經濟發展
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成長,服務業比重進一步提高。
供給側改革
必須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加大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市場化改革力度。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三駕馬車
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繼續加大,增強消費能力,改善大眾消費預期,挖掘農村消費潛力,著力擴大居民消費。擴大有效投資。推動高端裝備出口,提高出口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出口支持力度。
四大戰略
制造強國 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以提高制造業創新能力和基礎能力為重點,培育制造業競爭新優勢。全面提升工業基礎能力,加快發展新型制造業,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強質量品牌建設,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
京津冀協同發展 積極穩妥推進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降低主城區人口密度,高水平建設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優化產業布局,明確三地功能定位和重點發展領域。構建一體化現代交通網絡,構建區域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預警體系和協調聯動機制,加強大氣污染聯防聯控。
“一帶一路” 健全“一帶一路”雙邊和多邊合作機制,積極推進亞投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建設,發揮絲路基金作用。推動一系列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建設,加強能源資源和產業鏈合作,積極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建設。
國家大數據 把大數據作為基礎性戰略資源,加快推動數據資源共享開放和開發應用,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和社會治理創新。制定政府數據共享開放目錄,依法推進數據資源向社會開放。深化大數據在各行業的創新應用,探索與傳統產業協同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完善大數據產業鏈。
六類改革
國企改革 穩妥推動混合所有制 支持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推進公有制經濟之間股權多元化改革。
價格改革 全面放開競爭性領域 減少政府對價格形成的干預,全面放開競爭性領域商品和服務價格,放開電力、石油、天然氣、交通運輸、電信等領域競爭性環節價格。
財稅改革 厘清央地權責劃分 圍繞解決中央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完善地方稅體系、增強地方發展能力、減輕企業負擔等關鍵性問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建立健全現代財稅制度。
金融改革 服務實體經濟 完善金融機構和市場體系,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健全貨幣政策機制,深化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健全現代金融體系,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
戶籍改革 實行差異化落戶 大中城市不得采取購買房屋、投資納稅、積分制等方式設置落戶限制。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要以具有合法穩定就業和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參加城鎮社會保險年限、連續居住年限等為主要條件,實行差異化的落戶政策。
醫藥改革 破除逐利降低成本 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堅持公益屬性,破除逐利機制,降低運行成本,逐步取消藥品加成,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完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
五類民生
促進消費升級 以擴大服務消費為重點帶動消費結構升級,支持信息、綠色、時尚、品質等新型消費,穩步促進住房、汽車和健康養老等大宗消費。
降低企業成本 精簡規范行政審批前置中介服務。合理確定最低工資標準,精簡歸并“五險一金”,適當降低繳費比例。降低增值稅稅負和流轉稅比重。
寬帶提速降費 開放民間資本進入基礎電信領域競爭性業務,形成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業務服務相互競爭的市場格局。深入推進“三網融合”。
更高質量就業 加強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扶持,促進勞動者自主就業。不斷改善勞動條件,規范勞動用工制度,落實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嚴禁各種形式的就業歧視。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
完善社會保險體系 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構建包括職業年金、企業年金和商業保險的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完善職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健全參保繳費激勵約束機制,建立基本養老金合理調整機制。推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